业务流程管理中的知识工程与文化变革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5 01:03:32 阅读量: 46 订阅数: 41 AIGC 

# 业务流程管理中的知识工程与文化变革
## 1. 知识工程在业务流程管理中的应用
### 1.1 业务流程管理与知识工程的结合
在业务流程管理(BPM)中,知识工程(KE)起着重要作用。当访问抽象工作流时,它必须与具体工作流绑定,语义服务发现为惰性或模糊绑定提供了不同机制。为了将BP框架融入组织环境,需要应用一种BP管理方法,而知识工程可以为其提供支持。
### 1.2 知识工程与业务流程管理的概念对齐
有不同的方法来建立基于模型的BPM对齐,例如使用本体堆栈的语义技术或元建模模式。这里提倡一种混合方法,即应用元模型模式并遵循语义方法实现转换和集成。语义集成世界动画(SIWA)方法作为MOF的扩展,是一种有趣的多级建模框架,它通过额外的语义原语增强了语言元建模处理。该方法的吸引人之处在于能够自动建议元模型并允许不完整的模型。基于本体锚定方法的“提升”概念使语义更加明确。
然而,由于其复杂性,SIWA方法需要通过建模语言、模型和翻译规则的知识库进行丰富。通过引入不同BP框架模型和KE模型的知识库以及额外的规则,可以实现这样一个丰富的概念架构。遵循这种混合概念架构,技术平台可以解释元模型和语义以实现对齐,从而能够使用不同建模语言但基于相同模型库对BPM模型和KE模型进行连贯建模。
### 1.3 知识工程与业务流程管理的技术对齐
下一代建模框架的目标是提供合适的编辑器,以独立于BPM业务模型、领域、法规或处理,以及知识形式、使用、内容和解释来表示知识需求和供应。
现有的建模工具种类繁多,从非正式、无结构和基于文本的到半结构化和正式的都有。由于大多数工具已经在使用中,挑战不在于更换现有工具,而是使用一个参考架构将现有工具集成并使其可互操作,以实现BPM和KE的对齐。
传统的元建模工具三层架构需要增加一个第四层,即“语义建模内核”。为了实现对现有工具的这种增强,采用了面向服务的方法。下一代建模框架的参考架构包含四个不同的层:
- 底层负责模型和建模语言的透明存储,目标是建立一个开放的模型库。
- 面向服务的建模框架层提供中间件服务,如服务注册、发现、编排以及基本的模型功能,如模型访问、计费、安全或信息服务。
- 顶层是Web建模门户,提供建模服务的用户界面,并处理Web浏览器中的Web应用程序与服务器上运行的建模服务之间的通信。
- 新引入的语义建模内核层负责不同建模工具、语言和模型之间的转换,包括语法、语义和上下文的转换,从而实现元模型和语义的集成。
这个建模框架是在开放模型倡议中开发的,该倡议发布开放模型方法,为BPM中的KE提供了解决方案。
### 1.4 知识工程在业务流程管理中的总结
知识工程在业务流程管理中有三个主要方面:
- BPM可视为一个独立领域,基本BP框架可以通过KE进行丰富,通过元模型方法实现KE在BP框架中的集成。
- 具体BPM方法的实例化需要一种管理方法将其绑定到组织环境中,因此引入了BP管理方法,并重点讨论了再工程阶段中知识密集型行动的KE应用。
- 在具体组织中实现BPM后,需要在环境中启用执行。如果平台使用KE技术,BPM方法需要了解这些概念,因此引入了BP部署中的KE。
此外,考虑到知识管理(KM)中关注的人类解释,KM在BPM中与KE有相似之处。由于KM也可以通过基于模型的方法实现,因此可以使用上述为KE引入的机制来处理KM中部分非正式的模型。
## 2. 业务流程管理中的文化变革
### 2.1 组织变革管理的挑战
成功改变一个组织仍然是当今管理的主要挑战之一。尽管理论和实践中有许多方法,但只有38%的分析项目被认为是成功的,而且正式变革方法的普及程度相当低,只有22%的公司使用正式变革方法。组织变革大多由业务流程管理(BPM)驱动,因为流程是实施战略的直接杠杆,也是连接战略和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纽带。
### 2.2 当前变革方法的不足
当前的BPM方法往往缺乏专门的变革管理方法,主要关注内容相关的变革,而忽视了行为相关的变革,即所谓的“软因素”。大多数理论和实践中提出的变革方法集中在特定的变革主题上,如文化变革或流程变革,往往忽视了整个变革过程的复杂性。咨询公司推广的方法通常过于标准化和缺乏灵活性,公司在变革过程中可能会在开始前就改变变革方法,从而失去标准化方法带来的效率提升。
### 2.3 变革方法工程(CME)的提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变革方法工程(CME)的方法。其目标包括:
- 解释处理组织变革的先决条件。
- 提供一个描述变革项目
0
0
复制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