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基础复习核心知识点汇总
85KB |
更新于2025-09-29
| 5 浏览量 | 举报
收藏
是一份系统性地整理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文档,内容涵盖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发展史、数据表示与编码、存储结构、汉字处理技术、程序设计语言、病毒防护等多个核心知识点。该资料以选择题形式呈现,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并进行考前复习。
首先,从第一道题目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不仅包括硬件设备,还必须包含软件系统。正确答案是D选项“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这说明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强调软硬结合:硬件系统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物理部件构成;而软件系统则分为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编译器)和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浏览器),二者协同工作才能实现计算功能。
第二题涉及计算机的发展代际划分。第三代计算机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其主要特征是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作为基本逻辑元件。因此正确答案为B。相较于第一代的电子管和第二代的晶体管,集成电路显著提升了集成度、稳定性与运算速度,并降低了功耗与体积,为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题揭示了计算机能够自动工作的根本原理——“存储程序控制”概念,由冯·诺依曼提出。这意味着程序指令和数据可以一同存储在内存中,计算机通过逐条读取并执行指令来完成任务。这种机制使得计算机具备通用性和可编程性,是现代所有计算机运行的基础模型。故正确答案为C。
第四题考查的是计算机内部信息的表示方式。由于数字电路只能识别高电平和低电平,对应二进制中的1和0,因此所有的数据、指令在计算机内部均以二进制码的形式进行传输、存储和处理。无论文本、图像还是音频,最终都会被转换为二进制序列。所以正确答案为A。
第五题关于基本单位“字节”的英文名称。bit(比特)是最小的信息单位,表示一个二进制位;而byte(字节)通常由8个bit组成,是衡量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例如,1KB=1024字节。本题答案为B,“byte”。
第六题要求比较不同进制数的大小。需将各数统一转换为十进制后再比较:
- (11011001)₂ = 1×2⁷ + 1×2⁶ + 0×2⁵ + 1×2⁴ + 1×2³ + 0×2² + 0×2¹ + 1×2⁰ = 217
- (75)₁₀ = 75
- (37)₈ = 3×8¹ + 7×8⁰ = 31
- (A7)₁₆ = 10×16¹ + 7×16⁰ = 167
显然最小的是(37)₈,即31,答案为C。
第七题关注汉字内码。在国标GB2312或GBK编码体系中,每个汉字占用两个字节(16位),以便容纳上万种汉字字符。因此答案为B。
第八题计算汉字点阵字模所需空间。一个24×24点阵的汉字需要24行×24列=576个点,每点用1位表示,共需576位。换算成字节:576 ÷ 8 = 72字节。10个汉字则需72 × 10 = 720字节,答案为C。
第九题对比内外存性能。内存储器(如RAM)直接与CPU交换数据,速度快但断电后数据丢失,且成本较高;外存储器(如硬盘、U盘)容量大、价格低,但访问速度慢。因此答案为C“存取速度快”。
第十题讨论病毒清除方法。虽然查杀毒软件可清除多数已知病毒,但最彻底的方式是格式化磁盘,能完全删除所有文件和引导区内容,从而根除潜在威胁。尽管会损失数据,但在严重感染时是最有效手段,答案为D。
第十一题考察区位码范围。国家标准GB2312规定,汉字区位码共94个区(1~94),每区94个位(1~94),共可表示94×94=8836个字符。因此答案为B。
第十二题关于输入法分类。五笔字型属于形码输入法,依据汉字的笔画和结构拆分编码;而拼音类输入法则属音码。电报码和区位码虽也基于结构,但五笔是最典型代表,答案为B。
第十三题回顾计算机诞生历史。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使用了约1.8万个电子管,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开启,答案为A。
第十四题区分编程语言层次。汇编语言直接对应机器指令,使用助记符代替操作码,依赖特定CPU架构,属于低级语言。它比机器语言易读,但仍不具备跨平台性,答案为C。
第十五题再次测试进制转换能力:
- (227)O = 2×8² + 2×8¹ + 7×8⁰ = 151
- (1FF)H = 1×16² + 15×16¹ + 15×16⁰ = 511
- (1010001)B = 1×2⁶ + 0×2⁵ + 1×2⁴ + 0×2³ + 0×2² + 0×2¹ + 1×2⁰ = 81
- (789)D = 789
最大值为789,答案为D。
第十六题指出当前计算机属于第四代,即自1970年代起基于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VLSI)的计算机。这一代出现了微处理器,推动了个人电脑普及。至今仍在延续,未来可能进入第五代(人工智能导向)时代,答案为C。
综上所述,这份资料系统覆盖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发展历程、数据表示、编码规范、安全防护及人机交互等多个维度,对于构建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具有重要价值。
相关推荐


















可爱豆豆乐
- 粉丝: 4
最新资源
- GIS在青岛高层建筑布局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 电子商务法律制度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
- 实验室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案
- 数控编程基础入门与实践应用
- 基于数字电路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 如何选购最适合企业的财务软件?
- 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课程详解
-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安装规范与施工管理要点
- 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必记109个考点精华总结
- 计算机病毒与网络病毒的防治技术详解
- 清华建筑日照软件安装与使用指南
- 设备设施与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维护管理制度
- 基于MATLAB的16QAM调制解调仿真实现
- 华为销售项目管理流程规范与实施指南
- 昆山软件园战略定位与整合营销方案建议
-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 C语言在量子化学分子模拟中的算法实现与性能优化
- 企业信息化项目全流程管理规范与组织职责
- 国产软件在煤炭自动化设计中的应用与前景分析
- 2011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要点解析与备考策略
- 2023年上半年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选择题解析
- 数据库设计规范要点与最佳实践
- CiteSpace在大数据精准营销研究中的应用分析
- K2IR后端控制流图优化技术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