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在脑电诊断中的应用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10-24 01:15:29 阅读量: 28 订阅数: 50 AIGC 

智能会议助手系统设计
# 小波 - 混沌 - 神经网络模型在脑电诊断中的应用
## 1. 脑电信号分类基础
有效的脑电图(EEG)表示可作为两级分类器的输入。在第一阶段,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进行特征增强。沿数据主成分对输入空间进行重新排列,能显著提高第二阶段所使用的余弦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的分类准确率。小波 - 混沌 - 神经网络方法在 EEG 分类中取得了 96.6% 的高准确率,并且对训练数据的变化具有鲁棒性,标准差仅为 1.4%。
### 1.1 两级分类器流程
```mermaid
graph LR
A[有效 EEG 表示] --> B[第一阶段:PCA 特征增强]
B --> C[第二阶段:余弦 RBFNN 分类]
C --> D[输出分类结果]
```
## 2. 基于 EEG 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
Ahmadlou 和 Adeli 提出了一种多范式方法,通过整合混沌理论、小波和神经网络,实现基于 EEG 的 ADHD 诊断。
### 2.1 方法步骤
1. **特征选择**:选择广义同步(同步似然,SL)作为混沌特征,包括所有电极之间以及电极对之间的 SL。
2. **检测同步区域和缺陷连接**
- 检测同步性更高的区域(组 1)和具有更具判别性的缺陷连接的区域(组 2)。
- 利用所有电极之间的 SL,提取某些子带中的判别性 SL。
3. **计算特定区域间的 SL**:计算组 1 和组 2 区域在所有子带和带限 EEG 之间的 SL,以更准确地检测缺陷连接,并获得子带中更具判别性的 SL。
4. **分类**:使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区分 ADHD 患者和正常受试者。
### 2.2 实验结果
该方法应用于 47 名 ADHD 患者和 7 名对照个体闭眼状态下的 EEG 数据,使用 RBF 神经网络分类器,诊断准确率达到 96.5%。
### 2.3 模糊同步似然(Fuzzy SL)
Ahmadlou 和 Adeli 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同步度量——模糊 SL,它基于模糊逻辑理论和高斯隶属函数。ANOVA 分析结果表明,模糊 SL 测量的相互依赖性在区分 ADHD 患者和健康个体方面比传统 SL 更可靠。
## 3. 基于 EEG 的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
预测或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需要全面了解疾病的潜在机制及其进展。研究人员从多个方向进行了探索,包括开发神经学模型、脑图像分析模型、EEG 特征提取模型、分类模型和记忆神经模型等。
### 3.1 多种诊断方法
- **时空小波 - 混沌方法**:Adeli 等人提出了一种时空小波 - 混沌方法,用于分析 EEG 及其 delta、theta、alpha 和 beta 子带,以发现 AD 异常的潜在标志物。该方法通过量化 EEG 和 EEG 子带的非线性动力学(以关联维数 CD 和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 LLE 的形式),应用于健康受试者和 AD 患者的 EEG 数据,研究睁眼和闭眼条件以及不同脑区的 EEG 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和子带分析能够准确表征非平稳 EEG 样信号的非线性动力学。
- **EEG 相干性研究**:Sarkari 等人对 AD 患者的 EEG 进行了全面研究,计算了 20 名可能患有 AD 的患者和 7 名健康对照受试者在每个频率带(delta、theta、alpha 和 beta)上的电极对相干性。单向方差分析(ANOVA)测试显示,AD 患者和对照组之间的电极相干性存在一组统计学上显著的差异。
- **分形维数(FD)评估**:Ahmadlou 等人使用分形维数评估 AD 大脑的动态变化。研究了两种不同的 FD 算法(Katz 的 FD,KFD 和 Higuchi 的 FD,HFD),并通过 ANOVA 测试确定了不同脑区和 EEG 子带中用于区分 AD 和对照组的显著特征。
- **混沌 - 小波方法**:Ahmadlou 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图论中可见性图(VG)的混沌 - 小波方法,用于基于 EEG 的 AD 诊断。通过计算 EEG 和 EEG 子带的 VG 复杂度,并使用两种方法(基于图结构的无标度性幂和基于图邻接矩阵的最大特征值)计算 VG 复杂度。应用两种分类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RBFNN 和由主成分分析 PCA 和 RBFNN 组成的两级分类器)区分 AD 和对照 EEG,通过综合统计研究发现了有效的分类特征和数学标志物。
### 3.2 不同方法对比
| 方法 | 主要原理 | 优点 |
| ---- | ---- | ---- |
| 时空小波 - 混沌方法 | 量化 EEG 非线性动力学 | 准确表征非平稳信号 |
| EEG 相干性研究 | 计算电极对相干性 | 发现显著差异 |
| 分形维数评估 | 计算 EEG 分形维数 | 确定判别特征 |
| 混沌 - 小波方法 | 利用可见性图计算复杂度 | 发现有效分类特征 |
## 4. 基于 EEG 的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诊断
Ahmadlou 等人提出了一种使用复杂性和混沌理论研究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 EEG 的方法,旨在发现非线性特征空间。
### 4.1 研究方法
- **分形维数(FD)计算**:提出使用分形维数研究 ASD 大脑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研究了两种计算 FD 的方法,即前文提到的 HFD 和 KFD。
- **模型测试**:在一个包含 9 名 ASD 儿童和 8 名非 ASD 儿童闭眼 EEG 数据的数据库上测试该模型。
- **特征选择与分类**:通过 ANOVA 统计测试发现最显著的特征,使用径向基函数分类器进行分类。
### 4.2 实验结果
该方法基于发现的最显著特征,使用径向基函数分类器实现了 90% 的分类准确率。
## 5. 总结
### 5.1 不同疾病诊断方法总结
| 疾病 | 主要诊断方法 | 关键特征 | 准确率 |
| ---- | ---- | ---- | ---- |
| ADHD | 小波 - 同步方法,模糊 SL | 同步似然(SL),模糊 SL | 96.5% |
| AD | 时空小波 - 混沌方法,EEG 相干性研究,FD 评估,混沌 - 小波方法 | CD,LLE,电极相干性,FD,VG 复杂度 | 多种方法综合有效 |
| ASD | 复杂性和混沌理论,FD 计算 | 分形维数(FD) | 90% |
### 5.2 整体流程总结
```mermaid
graph LR
A[脑电信号采集] --> B[特征提取]
B --> C{疾病类型}
C -->|ADHD| D[小波 - 同步处理,模糊 SL 计算]
C -->|AD| E[时空小波 - 混沌分析,相干性计算,FD 评估,VG 复杂度计算]
C -->|ASD| F[FD 计算与分析]
D --> G[RBF 神经网络分类]
E --> H[分类器分类(RBFNN 或两级分类器)]
F --> I[径向基函数分类器分类]
G --> J[诊断结果]
H --> J
I --> J
```
小波 - 混沌 - 神经网络模型在基于 EEG 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这些方法通过不同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技术,能够准确地识别疾病特征,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这些方法有望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0
0
复制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