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18KB |
更新于2025-11-04
| 126 浏览量 | 举报
收藏
资源摘要信息:本文探讨了深度学习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语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旨在通过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英语语法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与理解深度。文章指出,许多大学生虽然重视语法学习,但长期学习后仍感到语法知识繁杂、难以掌握,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知识体系的建构,学习内容呈现“碎片化”状态。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深度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的整合与迁移。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相对于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而言的一种高效学习方式,最初由美国学者马顿(Ference Marton)和赛尔乔(Roger Säljö)在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他们通过研究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的表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一种是基于理解、批判与整合的深度学习,另一种则是以机械记忆为主的浅层学习。马顿等人从多个维度对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进行了比较,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目标、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迁移能力和元认知等方面。他们指出,深度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核心特征:
1. **内部动机驱动**:深度学习者出于对知识的内在兴趣和求知欲进行学习,而非单纯为了完成任务或应付考试。
2. **以理解为目标**:深度学习注重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而不仅仅是记忆表面信息。
3. **知识整合能力强**:学习者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体系建立联系,形成有机的知识网络。
4. **整体性思维**:深度学习者倾向于从整体角度理解问题,而不是孤立地看待知识点。
5. **批判性思维**:学习者能够质疑、分析和评估所学内容,不盲从权威或教材。
6. **知识迁移能力强**: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新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7. **使用元认知技能**:深度学习者具备反思和调控自身学习过程的能力,能够有意识地调整学习策略和节奏。
与之相对,浅层学习则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外部动机驱动**:学习者主要受到考试、成绩等外部因素驱动。
2. **目标导向性强**: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动机。
3. **机械记忆为主**:倾向于通过重复记忆掌握知识,缺乏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4. **知识孤立**:无法将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学习内容呈现碎片化。
5. **思维浅层化**:关注表层信息,缺乏批判性思考和深层次分析。
6. **缺乏迁移能力**:所学知识难以迁移到新的语境或问题中。
7. **元认知缺失**:学习者通常不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缺乏自我调控能力。
澳大利亚学者比格斯(John Biggs)进一步指出,深度学习的本质在于理解、批判与整合。深度学习者不仅仅记住知识点,而是试图理解其背后的逻辑结构,能够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相互关联,从而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而浅层学习者往往只是进行记忆和复述,缺乏对知识深层次的加工。
在信息时代,深度学习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职场发展还是日常生活中,深度学习能力都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有助于知识的长期记忆与灵活应用,还能够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世界各国的教育研究者纷纷开展相关研究,探索如何通过优化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整合多种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语法知识,导致学习过程机械、缺乏互动与思考。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陷入“学了又忘、忘了又学”的恶性循环,无法形成系统化的语法知识结构。因此,将深度学习理论引入大学英语语法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在语法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通过设置真实、有意义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认识到语法知识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价值,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2.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合**:在讲解新语法点时,引导学生将其与已有的语法知识进行对比和联系,帮助他们建立知识网络,避免知识碎片化。
3. **鼓励批判性思维**: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语法规则进行质疑、分析和评价,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和任务,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提升其知识迁移能力。
5. **强化元认知训练**: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提升其自我调控和反思能力。
6.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网络资源、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技术,增强课堂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7. **注重学习反馈与评估**: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其发现不足并调整学习策略。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鼓励他们主动探索语法知识,尝试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语法结构,从而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转变。
总之,将深度学习理念融入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理解深度,还能够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需求和语言应用环境。这对于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
相关推荐





metutoo9072
- 粉丝: 0
最新资源
- 学校网站建设的意义、需求与信息化发展策略
- 2015年电大《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考试核心知识点整理
- 旅游电子商务教学课件(暨南大学)
- USB接口规范详解:USB 3.0与OTG技术解析
- VB二级等级考试强化班内容解析与备考指南
- 互联网资源协作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解析
- 基于集成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研究与应用
- 大前端测试实践:语雀的技术探索与应用
- 大数据时代的安全挑战与社会学思考
- 计算机财务管理中的项目投资决策方法分析
- ABB机器人程序设计与应用培训指南
- 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探讨:网络时代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试题及答案解析
- 11计应专业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选题解析
- 基于Java的局域网即时聊天软件设计与实现
- 轨道交通自动化BAS系统设计方案与监控机制解析
- CADCAM实训报告核心内容总结与分析
-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与SQL课程实践
- Python操作Excel详解及应用技巧
- 单片机SPI与I2C接口技术详解及实现方法
- 移动通信线路维护基础指南
- C语言程序设计:深入解析共用体类型
-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挑战与防护策略深度解析
- Flash CS3中文版实例教程完整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