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传输信道特征及其传播环境分析
1.41MB |
更新于2025-11-04
| 178 浏览量 | 举报
收藏
移动通信传输信道是无线通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决定了移动通信的质量、稳定性和覆盖范围。第七章内容系统性地阐述了移动通信信道的传播特点、信道特征、噪声与干扰问题,以及在组网方式下如何分析和处理传播干扰。本章还通过陆地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典型应用场景,分析了传输信道的实际应用。以下是对该章节核心知识点的详细阐述。
### 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与系统构成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体之间、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方式。这里的“移动体”包括人、汽车、火车、船舶、飞机、航天器等多种形式。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移动终端与网络之间的高效、可靠连接,满足语音、数据、视频等多样化通信需求。
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以下几个关键子系统构成:
1. **移动台(MS)**:即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车载台、手持终端等,是用户直接接触的设备。现代移动终端不仅支持语音通信,还提供数据业务、多媒体服务和移动增值业务。
2. **基站子系统(BSS)**:由基站控制器(BSC)和若干基站收发信机(BTS)组成,负责管理无线资源,实现移动终端与固定网络之间的通信连接,同时负责信号的传输与接收。
3. **移动交换子系统(MSS)**:主要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G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拜访位置寄存器(VLR)、认证中心(AUC)和短消息业务中心(SMC)等,负责整个系统的集中控制、呼叫处理、用户信息管理及与其他网络(如PSTN、Internet)的互联。
4. **中继线与外部网络接口**:用于连接移动通信系统与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互联网等外部网络,实现跨网络通信。
### 二、移动通信信道的传播特点
移动通信信道具有与固定通信信道显著不同的传播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径传播**:由于地形、建筑物、植被等障碍物的存在,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经历多次反射、折射和绕射,导致同一信号通过多个路径到达接收端,形成多径效应。这会导致信号时延扩展、码间干扰(ISI)以及信号幅度的快速变化(即快衰落)。
2. **时变特性**:移动终端的运动特性使得信道状态随时间变化,接收信号的强度和相位不断变化,表现为信道的时间选择性衰落。这要求通信系统具备动态调整能力,例如采用自适应调制编码(AMC)、信道估计与预测等技术。
3. **衰落特性**:移动信道中信号的衰减不仅与距离有关,还受到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常见的衰落类型包括大尺度衰落(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和小尺度衰落(多径引起的快衰落)。其中,小尺度衰落又可分为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
4. **干扰复杂性**:由于移动通信采用蜂窝结构进行组网,存在同频干扰、邻频干扰、互调干扰等多种干扰形式。尤其在高密度用户区域,干扰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影响通信质量。
5. **多普勒频移**:当移动终端以一定速度相对于基站运动时,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发生偏移,即多普勒效应。该效应会导致信号相位变化,影响信道估计和同步性能。
### 三、移动通信信道特征
移动信道的特征是描述其传输性能的重要参数,通常通过信道模型进行描述和分析:
1. **信道模型分类**:
- **确定性模型**:基于电磁波传播原理,通过仿真和建模来预测信号传播路径和强度,适用于特定场景下的精确分析。
- **统计模型**:根据大量测量数据,建立概率分布模型来描述信道特性,如瑞利分布(用于无直射路径的多径环境)、莱斯分布(存在主导直射路径的场景)和对数正态分布(用于阴影衰落)。
- **半经验模型**:结合理论分析与实测数据,如Okumura-Hata模型、COST-231模型等,广泛用于移动通信系统规划与设计。
2. **信道参数**:
- **相干时间(Coherence Time)**:表示信道保持不变的时间长度,与多普勒扩展成反比。
- **相干带宽(Coherence Bandwidth)**:表示信道在频率上保持一致的范围,与时延扩展成反比。
- **时延扩展(Delay Spread)**:反映多径信号到达时间的离散程度,影响系统带宽和符号速率的选择。
- **多普勒扩展(Doppler Spread)**:反映信道随时间变化的速度,影响系统的相干时间。
3. **信道容量与速率**:
- 在移动信道中,信道容量受多径、衰落、干扰等因素影响,实际传输速率远低于理论最大值。香农公式(C = B log₂(1 + SNR))在理想信道中适用,但在移动信道中需引入信道状态信息(CSI)和自适应调制编码等技术来逼近理论容量。
### 四、噪声与干扰分析
移动通信信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噪声和干扰,主要包括:
1. **热噪声**:由电子器件内部热运动引起,属于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是通信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背景噪声。
2. **同频干扰**:在蜂窝系统中,为提高频谱利用率,不同小区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造成同频干扰。这是移动通信组网设计中的关键挑战之一。
3. **邻频干扰**:由于滤波器不理想或频率复用不当,相邻频段的信号泄漏到当前信道中,导致干扰。
4. **互调干扰**:当多个频率信号通过非线性器件时,会产生新的频率分量,进而对有用信号造成干扰。
5. **人为干扰**:如非法发射器、雷达信号、工业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等,可能对移动通信造成严重干扰。
### 五、组网方式与传播干扰分析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方式直接影响信号传播与干扰分布。常见的组网方式包括:
1. **蜂窝结构**:将服务区域划分为多个六边形小区,每个小区由一个基站覆盖。通过频率复用技术,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然而,频率复用也带来了同频干扰问题,需通过优化频率规划、功率控制、切换策略等手段加以缓解。
2. **分集技术**:包括空间分集、时间分集、频率分集和极化分集等,用于对抗信道衰落和干扰。例如,多天线系统(MIMO)通过空间分集提升信道容量和通信可靠性。
3. **功率控制**:通过动态调整发射功率,平衡信号强度与干扰水平,延长电池寿命,提高系统容量。
4. **切换机制**:在移动过程中,用户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需进行切换操作。切换策略包括硬切换、软切换和更软切换,其目标是保证通信连续性,减少中断概率。
5. **干扰协调技术**:在LTE/5G等现代通信系统中,采用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和协调多点传输(CoMP)等技术,有效降低小区间干扰,提升边缘用户速率。
### 六、移动通信信道的应用实例
1. **GSM系统中的无线小区**:
- GSM网络中,小区是网络的最小单位,由一个基站覆盖,采用六边形结构,理想蜂窝布局。小区大小由载波频率、基站发射功率、天线高度和接收灵敏度决定。
- 基站与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链路通信,配置无线收发信机和天馈线系统,实现语音和数据传输。
2. **移动交换中心(MSC)的功能**:
- 负责呼叫处理、信令交换、移动性管理,以及与其他网络(如PSTN、Internet)的互联。MSC还提供与BSS、HLR、VLR等核心网元的接口,支持用户位置更新、鉴权、漫游等功能。
3. **分组数据业务支持节点**:
- 在GPRS、UMTS、LTE等系统中,新增SGSN(服务GPRS支持节点)和G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负责处理分组数据的路由和转发,实现移动数据业务的高效承载。
综上所述,第七章围绕移动通信传输信道的传播特点、信道特征、噪声干扰以及组网方式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为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运行机制和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这些知识点不仅适用于传统蜂窝通信系统(如GSM、CDMA、WCDMA),也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如5G、6G)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关推荐




















Enthralled
- 粉丝: 8
最新资源
- 构建面向新经济的企业管理模式:以顾客与知识为核心
- MOBOTIX网络摄像机应用方案及技术优势解析
- 化工仪表与自动化课后答案完整解析
- 思维导图软件发展现状与工具推荐
- 创意手绘风格商业计划书模板设计与应用
- 电大计算机统考试题答案资料整理
- 轴类零件数控车削工艺分析与加工编程研究
- 基于四旋翼飞行器的电力巡检机器人设计与实现
- 鲲鹏建设集团项目管理措施与基本流程详解
- PKCrack高效利用:快速突破加密压缩包的明文攻击方法解析
- 微软RNDIS协议的技术解析与应用探讨
- 垫片冲压模具结构设计与工艺分析课程研究
- 2019年本科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与解析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产实践报告
- 软件Bug管理流程与规范详解
- Java输入输出流处理详解及程序设计应用
- 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与实现
-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
-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编写格式与核心要素解析
- 物流行业简历模板与实习经验分享
- 网络营销基础知识与核心概念解析
- 异构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概述与技术实现
- 基于S3C2440A的IIC总线读写故障分析与软件处理方法研究
- 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应用解析





